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科学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及特点,积极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和育人格局,努力构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持续深入推进“双导制”,在理论及实践上实现新的突破,切实提升学校“三全育人”实效,真正实现“思政+专业”育人模式,努力构建新型育人体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朋辈引领,自我成长
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他们见过凌晨的启明星,感受过夜间刺骨的寒风;他们既是“老大哥”,又是“小萌新”;他们一边引领新生,一边沟通导员。历经层层选拔,他们被赋予新的身份——“导生团”。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他们在诠释崭新的自己,同时也是“多面”的自己。新生群里,他们是无所不知的学长学姐;迎新现场,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工作人员;班会课上,他们是化解迷茫与焦虑的“知心姐姐”;学习中,他们是经验十足的“引路人”;生活中,他们是“操碎心”的“老妈妈”。新生眼中的他们是指路人、是优秀的代表,辅导员眼中的他们是小助手、是吃苦耐劳的好学生。
朋辈引领,双向育人。“导生”,既是新生入校的“向导”,又是学校的学生。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实现双向育人实效,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校的分阶段教育发挥实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发展目标。迎新答疑、寝室谈心、军训关怀、课程指引,他们是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的“引路人”,帮助新生顺利度过“迷茫期”;社团引领、竞赛指导、课程规划、学业发展他们是新生大学成长的“指导者”,帮助新生平稳步入“发展期”。导生聘任、庄严宣誓、优秀导生表彰,是学院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是他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更是庄严承诺,在发挥育人功能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培养老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提升综合素质,使其“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以德而耕,以“专”精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尺讲台,讲不尽他们的殷切嘱托;十年一日,诉不完他们的谆谆教诲。他们用专业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带领学生敲开专业的大门;开学初的专业启蒙,他们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学生的专业之路;学习中的专业辅导,他们如茫茫大海中的舵手,把握方向,指明道路;毕业季的困惑,他们似灯塔,帮助学生辨明方向,找到出路——他们就是“导师团”。
为人师表,共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选聘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全程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业指导。
躬身实践,共绘明天。导师团队坚持四年如一日的辅导,从专业启蒙到竞赛指导,从职业规划到职业发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引领学生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真正实现“思政+专业”人才培养。在学院导师团的努力下,学院实现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的突破。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增强,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导师表彰,是学院对导师工作的肯定,是学生对导师付出的感激。
“双导”并进,三全育人
立足学生,完善机制。学院制定《学业导师制实施办法》、《导生管理办法》,明确“双导”选聘制度、考核制度。学院立足学生发展、教师指导,制订科学、明确的管理办法,从机制到落实,从实践到理论,力争发挥“双导制”最大优势,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支坚强有力、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双导”队伍。
教学一体,育人润心。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双导制”的实施,是对学生专业指导、思想教育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在导生为“友”、导师为“长”的环境中,对学生形成立体式关怀,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双导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是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整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是确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通过“三全育人”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启蒙及专业引导工作,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养成良好“三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深化和拓宽高校人才培养深度、广度和效度。“双导制”立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实现路径,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迈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特约通讯员:王延丽 摄影:张子延 李欣怡 审核:尚磊 编辑: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