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国家法规> 正文

    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2016年11月07日 15:10  点击:[]


    (教思政﹝2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当前,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对高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树立正确导向,着力内容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维护高校网络文化信息安全。

    二、加强高校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高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高校师生网上精神文化生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高校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项目,主动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及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支持学生网络社团建设,搭建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平台,举办网络文化产品设计比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教育部指导建立一批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

    三、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教育部指导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服务升级,整合高校网络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把中国大学生在线打造成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逐步把“易班”建设成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高校要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帐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

    四、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分级分类指导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施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加强对网络新应用的研究和应对,及时掌握师生在校园网、主流社交网站及微博、微信上的动态,形成覆盖全面、及时准确、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高校网络信息管理机制。高校要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完善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网接入管理,规范校内单位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资源管理。加强校内公共上网场所管理,建立上网场所对个人及无责任能力单位零出租、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备案和可追溯制度。继续严格落实“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两项措施。

    五、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推动成立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加强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建设,整合高校网络宣传内容,增强高校间主流网络舆论的互联互动,拓宽先进文化、正面声音传播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制定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形成教育部、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之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动反应的舆情工作模式。结合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校园交互社区、网络即时通信特别是网络群组的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回应网上关切。建立教育部门与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舆情沟通协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制订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预案,综合利用传统、网络媒体,统筹协调网上、网下工作,主动加强与工信部门、公安部门及互联网接入企业、网络信息服务企业的沟通联系,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合力。

    六、统筹推进队伍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立足全员育人,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监管、网络评论队伍建设。高校要设专岗专人负责网络内容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校园网站编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专兼结合建立校园网络监管队伍,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处置网上不良信息。注重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家学者、优秀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网络评论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推动形成高校网络文化相关专业师生、先进典型人物、知名公众人物等参与网络评论的机制和办法。依托教育系统培训资源和优势,发挥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行业指导作用,建设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培训基地,加大骨干队伍培训力度。

    七、推进激励评价机制改革。教育部选取若干具备良好基础的高校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实行特殊政策,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专门队伍,创新工作机制,统筹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着力培育一批网络名编名师、开办一批网络名站名栏、发表评选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支持网络建设和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题研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将专职人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或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

    八、大力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广泛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高校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增强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谭、互联网专业课等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把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在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等环节提出相关要求。

    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其他互联网管理部门,把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摆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位置,进行全面规划、整体部署。教育部成立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的配合协调,明确专门处室,组织推进本地区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各高校要建立由学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牵头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会同学生工作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抓好组织实施。

    十、强化工作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加大对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投入,将其纳入高校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安校园建设、文明单位创建、教育教学评估等工作体系,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督查。依托高校建立若干个网络人才培养基地、网络舆情研究中心、互联网新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各地区搭建大学网络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专家队伍和网络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动重大理论实践课题研究,为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上一条: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