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是我校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9年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获批为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深加工的技术相对缺乏,本学科紧紧围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结合安徽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一系列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学科发展将围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产学研扩大校外基地建设;学院努力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打造学科平台,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利用食品科技园的优势,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转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学科建设立足于【半岛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了发挥安徽省高校教改示范专业的示范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三年的建设,学科实验装备条件得以大幅度提高,为我校食品类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既能满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又能兼顾教师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来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质量和层次,还能服务社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面积约185m2,中试实训车间约400m2,教学实验室1400 m2,仪器设备总值约203万元,万元以上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食品质构分析仪、粘度计、超低温冰箱、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机等,中试实训车间有啤酒生产线、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乳品加工生产线、焙烤食品生产线、饮料生产线、果蔬保鲜冷藏库等。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目前现有人员20人。自重点学科建设以来,先后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11人。学科团队人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研究方向凝炼准确,发展目标明确。学科的建设必将为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和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
1、总体定位
根据“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眼于凝练学科方向,努力形成科研特色,突出科研创新,促进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① 科研团队建设目标定位
本学科以教师为主体,吸纳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为科研助手,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的科研团队。通过引进与培养,不断加强科研人员水平,确保科研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② 科学研究目标定位
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申报课题,特别是申请国家级课题;积极开展安徽省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研究,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展开科学研究。
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定位
根据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制订凸显以食品储运、加工、保藏技术为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完善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和深化产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④ 社会服务目标定位
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等优势,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打造区域性社会和技术服务平台,增强周边地区企业的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与食品相关企事的联系和合作,为食品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申报课题,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也与有关食品企业合作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研究方向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团队长期以来坚持学科的发展与地方资源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与企业需要相结合,紧紧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理论基础及质量控制、畜禽产品深加工及贮藏技术开展科学研究。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发展学科前沿适应市场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国家目标和区域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理论与技术、工艺与设备、工程与管理、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尤其在技术实用性方面,皖北地区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研究该地区农产品深加工及贮藏技术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更好地推动运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经济。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逐渐凝练成以下三个主要的教学和科研方向:
畜产品加工方向——研究畜禽肉类、乳品、蛋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新产品开发;微生物发酵类食品的加工与开发。
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与加工方向——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保鲜与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方向——包括小麦、稻米、豆类、杂粮等谷物类食品深加工工艺。
学科确立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努力建成一支具有较强产学研能力的学科团队。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及时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优势反哺科研;通过不同科研机构间的学科交叉,促进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