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研

学科建设
    建筑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7-06-08  点击:[]



    专业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学院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改革起着支撑作用。为推动学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使学院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能适应学校总体战略发展需要,特制定建筑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专业建设简要回顾

    (一)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学院新设置“建筑学”专业,学院本科专业数达到4个,分别为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涉及农、工两个学科。风景园林专业获批为校级重点学科;园林专业为校特色专业。 “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二)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院《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等课程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学院教师参编“十二五“园林景观类系列规划教材《造园材料》等。“十二五”期间,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三)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紧密围绕“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这一核心理念,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先后组织教师于2010年、2013年、2015年三次修订专业教学计划,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企业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形成了“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的“四业”办学理念。

    (四)校企、校地合作不断深入,建设成效显著

    在服务社会方面,学院拥有土地规划乙级资质,承担各类土地规划、土地确权、美好乡村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等项目,以及与地方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总计达50余项,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员工34人,外聘5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6人,博士7人,硕士24人。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系列的利好政策为我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学院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重点学科对接区位优势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思路,增强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匹配度,国家的系列利好政策为我院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将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带来深远影响。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大力支撑。

    2、坚实的工作基础为我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助推动力

    过去5年,学院的各项工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数、教师数增长较快;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平台等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突破96%,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广泛开展院企、院地、院所合作,科研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屡创新高,学院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明显增强。学院现有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两个学科门类,已形成以传统农科和新兴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为学院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使学院发展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互叠加的复杂境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数量外延式向质量内涵式过渡发展转变。具体而言,新形势下,学院面临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学管控、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焦点,成为了我院亟需破解的主要难题。

    2、现有的诸多约束条件使学院实力提升面临严峻挑战

    我院教师队伍亟待加强,尤其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师资力量仍很薄弱;鉴于区位优势不足,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进度缓慢;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科学研究水平亟待提升,高层次成果、奖项及高档次论文较少;学校经费划拨有限,先进仪器更新较慢;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依旧薄弱;发展理念更新缓慢,管理机制体制尚有不畅。

    三、“十三五”时期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调整经济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工业强省和创新型安徽等重大战略及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按照“以重点专业对接支柱产业,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原则,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性、技术性、工程性专业申报和建设,构建紧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布局。同时,保持传统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特色,注重用高新技术进行专业改造。加快发展建筑类等工科专业,着力提升内涵,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优势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对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进行应用型改造,通过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构建应用型专业群,全面提升专业品牌度和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思路

    ——专业建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积极申请土木工程、给排水专业等应用型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师资建设。以申请教学研究、教坛新秀、教学名师、教学团队、“211”创新团队、“115”创新团队等项目为契机,构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以合作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

    ——课程建设。科学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在每个专业遴选2-4门慕课、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结合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积极培育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教研教改项目,力争教材编写3部以上、教学成果3项以上。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以服务和贡献赢得社会支持,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立足专业,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作为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到2020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安徽省最有影响力之一、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科教学与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2、具体目标

    ——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全日制本科生达180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申请土木工程、给排水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6个。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力争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

    ——师资队伍。学院教职工总数达50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1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100%达到“双能型”师资要求。

    ——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获批省级精品课程1-2项,编写教材1部以上,获教学成果奖励1项以上。

    ——基地建设。主动融入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学生课程实习实训基地10个,专业岗位实习基地10个。

    四、十三五期间学院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院的专业布局,结合未来专业发展需要,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策略,在教师数量适度增加的同时,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职称晋升的指导与服务,提升与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的研发水平和专业技能,坚持从企业聘请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操作类和管理等课程,构建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二)学科专业建设

    规划期间,要充分发挥植物营养学省级重点学科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拓展学科领域,抓住机遇,强化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点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实现自主研究生教育。要充分利用好中央财政经费和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做强学科研究平台的同时,深挖学科的发展特色,进一步加强风景园林学科与城乡规划、建筑学等学科相关性研究,探寻交叉领域,以此带动学院学科专业全面发展。

    规划期间,将我院城乡规划、建筑学建设成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校级重点专业。同时,加强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条件建设,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申报土木工程、给排水等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教育教学改革

    以我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决突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着力在实践中探索应用型人才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大科研平台开放力度,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团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成长成才。

    以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项教学改革。组织教研团队,针对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力争获批3-4项省级教研项目。务必在新一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中有新突破,力争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新增校级精品课程4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

    (四)实践教学建设

    多渠道争取经费,加大投入,力争规划期间新增仪器设备值400万元。加强实验室条件改善,更新仪器设备,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提供更好的实验室条件。

    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关系,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教师的科研和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训练和自主研发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提高实验室对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采取激励机制,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产出率。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成果。

    (五)教风学风建设

    规划期间,学院将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典型示范效应、科学规范管理等措施,认真落实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促进以“励志、勤勉、务实、慎思”为精髓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坚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风建设的首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形成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以生为本、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品格。教学技能是优良教风的根本保证,学院将通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到企业挂职、在职研修等多种途径或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设。

    (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规划期间,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争新增4个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单位和10个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各专业课程实习、岗位实习的顺利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在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指导。各专业负责人要结合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制订相应的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专业建设工作达到预期成效。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支持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等项目的实施。

    (三)经费保障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分步实施

    制定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分年度专业结构调整方案,确保本规划的落实。

                                                                                                         建筑学院

                                                                                                       2016年2月25日


    上一条:【半岛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风景园林重点学科建设总体报告
    下一条:关于加强风景园林校级重点学科的若干措施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