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干劲,催生一段旅途;一腔豪气,贯穿一段经历;蓬勃少年,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在奋斗中实现自我。7月27日-31日,财经学院素履之行团队赴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博物馆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感园林之美,观教育之程
自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期姑苏建城以来,教育成为苏州文明昌盛的重要标志。历年来苏州教育名人辈出,成果斐然,人文积淀深厚。苏州教育博物馆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古典园林---"柴园"的所在地,以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7月27日,志愿服务团队来到苏州教育博物馆深入了解吴地文化特色,传承苏州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客服部主管谷雪莉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志愿者们,并且安排了博物馆专职讲解员程雅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各展馆展品以及苏州教育的发展史,穿梭在这条条走廊与展馆间,同学们仿佛在历史与现实间探寻到了姑苏文脉渊源。
展少年风采,显青春活力
7月28日上午,志愿者们来到博物馆参加“奔跑吧,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此项活动需要志愿者们在各组中担任“非玩家控制角色”,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布置任务,与他们一起参加游戏,通过让他们在博物馆内各个展厅进行“寻宝”,来讲述苏州教育故事,展现吴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活动帮助小朋友们用最快速度熟悉了各个场馆的名称,大致清楚苏州教育博物馆的藏品分布,学会搜索信息、寻找答案、整理归类,并形成乐于合作、认真细致的态度和精神。看到小朋友们稚嫩的脸庞上展露的喜悦笑颜,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神情,同学们纷纷体会到志愿服务他人的乐趣与成就感。
7月28日下午,志愿者们对两天来参与的服务工作进行了总结反思,邀请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孙文珠老师参与,帮助分析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与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志愿者们通过参观、搜集资料、咨询馆内工作人员,总结出一份苏州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教育发展宣讲材料,获得孙文珠老师的肯定后,同学们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熟悉宣讲材料,准备次日为参观人员答疑解惑。
述苏州教育,赏吴越文化
7月29日,志愿者们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义务讲解。苏州教育博物馆用其丰富的实物无声中向游客们叙述着苏州的教育故事,让所访之人欣赏苏州的古典园林之美。在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介绍了同属吴越文化圈的安徽凤阳花鼓,字里行间中让游客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
体现代科技,观中国发展
苏州教育博物院将与教育有关的场景单独罗列,配以声光电的多媒体技术,让“村塾授业”、“书楼挥毫”、“义学发蒙”、“科举府试”、“文庙县学”、“状元及第”等场景真实地呈现在游客面前。7月30日,志愿者们陪伴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一起体验现代VR技术与体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国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人们在平常小事中就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志愿意们鼓励小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动手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
纳百川文化,汇各国文明
7月31日上午,苏州市外事办带日本金沢市代表团来到苏州教育博物馆参观,志愿者们协助接待外宾,并随行为代表团介绍苏州吴越文化、中国教育发展历史,向其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文明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进化,整合了全国各地和各民族文化要素,沉淀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而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通过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其民族、民情、风俗、习惯等自身因素相结合,逐步演变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日本文化。志愿者们体会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既要做到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性,理解个性文化,与其和平相处,加强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探字里千秋,品华夏国粹
7月31日下午,博物馆举办了暑期中小学生汉字拼写大赛,志愿者们帮助进行活动签到,维持秩序,引导小朋友分析中国汉字的内涵,理解中国先民创制文字的基本原理。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小朋友们通过探究正确书写中国汉字方式,激发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
五天的社会实践中,志愿者们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以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圆满完成了实践任,不仅让志愿者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吴越文化和教育先躯们的事迹,也让他们成为了吴越历史与文化的传播者。(特约通讯员:薛枫)